尼泊爾位于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,位于地震多發的喜馬拉雅地震帶上,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匯處,是一個多地震且震級都較大的國家。尼泊爾在2015年4月25日發生8.1級地震。雖然地震成因復雜,但從宏觀上說,尼泊爾發生強震的主要原因顯而易見,因為該國正位于全球著名的地震帶——地中海-喜馬拉雅地震帶上。
地球最上層包括地殼在內的約100千米范圍的巖石圈并不完整,像是打碎了仍然連在一起的雞蛋殼。這些大小不等、拼接在一起的巖石層稱為板塊,它們各自在上地幔內的軟流層上“漂浮”移動,有的板塊會俯沖到地幔內數百千米深的地方。
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。若把世界地震的分布情況與全球板塊的分布相比較,可以明顯看出兩者非常吻合。據統計,全球有85%的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。這說明,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作用,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。全球共有6大板塊,其中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、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區,便是地中海-喜馬拉雅地震帶所在地。這一地震帶從印度尼西亞經緬甸到中國橫斷山脈、喜馬拉雅山區,越過帕米爾高原,經中亞細亞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區,其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釋放總能量的24%。
正文完